产品展示
Product
寒热在中医里是比较基本的概念。人体温是恒定的,一般是在36~37.4℃,超过37.5℃就属于发热。过高过低的温度人体机能就会受到影响。
《质疑录》所言:“人体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人体的气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需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运行。如果气的温煦作用下降,那么气血津液就会凝滞。
如果寒邪侵入人体内部,经脉筋络会随着收缩。人在大冷天手脚会冻得麻木,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寒邪入了血脉,血液就会凝滞,经脉就会不通。“不通则痛”,机体某部位就会出现疼痛感。比如膝盖痛,人们往往会在这个部位做热敷,这时痛感会减轻或消失,就是因为高温使凝滞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
既然寒不好,那么热了好不好呢?也不好。热为阳邪,会消耗人体的阴津。阴津就好比盛在锅里的水,它蒸发得很慢。如果不停地给它加热,那么它就会很快蒸发掉。像那些感冒发热的人,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原因就在这里。而气又是附于津液上的,津液一少,就相当于运载气的车辆少了,人就会出现一些气虚症状,比如懒言、浑身乏力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气能摄血,因为气的固摄作用,血才老老实实地沿着脉道行进。气虚,对血的控制力就会下降,再加上温度高,血液流动加速,中医称之为“血热妄行”,人体就会出现一些出血症状,比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合适的状态是温。其实人体是具有调节功能的,它自己会控制好温度,而起这个作用的就是阳气。
阳气好比人体的太阳,有了它,脏腑、肌肉才得以温煦,身体机能才得以正常。在正常状态下,“阳”也是多于“阴”的,因为人活着就需要火力。阳气与肾脏的关系又*为紧密。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生活中许多人手脚冰凉,膝盖也凉,我们称之为肾阳不足。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可以用热水泡脚,使浑身微微冒汗为止,这样就可以加速气血循环。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体内的这轮太阳,如此,人体才能欣欣向荣,永葆健康!